只有400万人口的克罗地亚,为什么能在世界杯上奏起狂想曲?
2022-12-12 12:19:50 球球时空

卡塔尔世界杯1/4决赛第一个比赛日,经典的对决接连上演,面对着夺冠最大热门巴西,上届亚军克罗地亚踢出了一场经典的以弱胜强,他们在加时赛中不抛弃不放弃地完成了绝平,又在点球大战中将五星巴西击败。在这样一个梦想与悲情交织的夜晚,魔笛依旧悠扬,克罗地亚狂想曲同样激荡。


这是克罗地亚建国31年以来参加的第六届世界杯,这个面积只有5万平方公里、人口仅400余万的小国,已经三次进入世界杯的半决赛。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这样一个小国,可以频频在世界杯上奏起狂想曲?

前南斯拉夫的血脉传承

提到克罗地亚,人们总会想起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前南斯拉夫。二战之后,南斯拉夫共和国共有六个成员,克罗地亚就是其中一个。按照宪法规定,六个共和国拥有平等的权利,当时的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凭借超凡的魅力和巧妙的政治手腕,维系着这种平衡,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上世纪90年代初。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前南斯拉夫都是一个足球强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们被称作“欧洲巴西”,在1960年和1968年欧洲杯上进入4强,也是1962年世界杯的4强球队,虽然未拿到过任何洲际比赛奖杯,但队内的每个球员都是那个时代家喻户晓的球星。这种繁荣景象一直持续到了东南欧巨变之前。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前南斯拉夫足球涌现了诸如斯托伊科维奇、萨维切维奇、博班、尤戈维奇等一批极具天赋的青年才俊,“欧洲巴西”的青年队也在1987年夺得欧青赛的冠军,那支球队中的达沃-苏克、普罗辛内斯基、博班、斯蒂马奇都是克罗地亚人,他们继承了前南斯拉夫足球颇具想象力的足球,也撑起了克罗地亚第一批黄金一代。


战火中锤炼的意志

世人如何评价南斯拉夫?“一个国家、二种文字、三种语言、四种宗教、五个民族、六个共和国、七个邻国、八个政治区。”上世纪90年代初正值东南欧巨变,由于塞尔维亚民族主义领导人上台,前南斯拉夫变得极不稳定,这种矛盾在1991年彻底公开化,前南联盟内的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于1991年6月宣布独立。

由于各民族间存在矛盾,克罗地亚战争也随之而来,如今克罗地亚的头号球星莫德里奇就曾经历过战争的洗礼。他年幼时做过放羊娃,祖父在战乱中殒命,一家人为了避难东奔西走,少年时代甚至要冒着被炸弹击中的风险踢球。或许正是这样的困顿时光,让莫德里奇看似瘦小的身形中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与莫德里奇有着相似遭遇的,还有洛夫伦、拉基蒂奇、曼朱基奇等一众名将,他们大多跟着父母流亡异乡,但对祖国的牵绊始终存在。足球成为团结他们的载体,战乱时代培养的坚韧精神则始终陪伴他们的职业生涯,终于在当打之年爆发出无尽的力量。

新老黄金一代的交替

克罗地亚的足球根基承接自前南斯拉夫的足球体系。克罗地亚直到1998年1月才完全实现统一,也正是在那一年,达沃-苏克、博班等球星领衔的黄金一代在世界杯上大放异彩,首次独立参赛就获得季军。然而对于一个足球小国来说,这样的辉煌战绩看上去只是昙花一现,等战火中走出的一代完全崛起,还需要时间沉淀。


1998年世界杯之后,克罗地亚足球大部分时候都是世界大赛的陪跑角色,2002年、2006年和2014年世界杯都是小组折戟,2010年甚至直接没能入围决赛圈。2008年、2016年两届欧洲杯倒是进入淘汰赛,结局都是遭遇一轮游。事实上,极具足球天赋的莫德里奇在2006年就完成世界杯首秀,但他用了十二年时间才等来一批“可靠的队友”。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战火纷飞中走出的一代大多在而立之年,成为了克罗地亚足球的中流砥柱,他们在传承前南足球技术的基础上,展现了坚忍不拔的毅力,连续三轮淘汰赛都进入加时,先后淘汰丹麦、俄罗斯和英格兰,历史性地进行世界杯决赛,虽然最终不敌法国屈居亚军,却也足够让世人知道他们的故事。


奏响《克罗地亚狂想曲》的钢琴家马克西姆曾说过:“我们的家乡到处都是枪弹,但是你不能因此而停滞不前——你必须继续战斗下去。”当克罗地亚球员们在1998年法国世界杯舞台上大放光彩的时候,那些童年并不幸福的孩子们得到了巨大的鼓励。他们的足球梦想,与克罗地亚这个国家一起实现着快速的复苏,演绎了一出唯美的传承故事。

小国童话,能否持续?

相比于德国、西班牙、英格兰、意大利、荷兰等传统足球强国,克罗地亚并没有十年磨一剑的青训体系来支撑足球梦想,他们的青训模式十分单一,就是依托于豪门萨格勒布迪纳摩的青训梯队。然而青训设施落后、教练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始终存在,这让很多年轻苗子在尚未被发掘时就泯然众人。


近些年来,萨格勒布迪纳摩开始不断成为青年才俊们的跳板,天赋异禀的新星由此前往足球强国进行历练,也从某种程度上为克罗地亚足球提供了人才储备。考虑到人口基数的问题,格子军团很难长期和足球强国抗衡,但这片土壤已经有足球的梦想扎根,足球的意志也会被不断传承。

“当阳光亲吻他的沃土,当狂风吹刮他的橡树,当天堂召走他的心爱,他的心,依然为克罗地亚打着节拍。”24年前,莫德里奇们曾看着博班和达沃-苏克们在世界杯的舞台奏起《克罗地亚狂想曲》,如今他们也成功写下了属于自己的传说。意志的传承始终存在,与人口多少、地域大小无关。克罗地亚足球的故事,也会一直书写下去。


看文章赚金币

了解详情

0/1
阅读文章 +1
每日阅读10篇文章到页末领分
评论0
请先 登录 后发表评论~
avatar

球球时空

未认证

广告

0

点赞

0

评论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