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中国男足失望透顶,但对中国男网还应抱点希望
十八般网球 2022-02-08 16:46:12 十八般网球

今年的春节,体育似乎变成了主角。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纳达尔的惊世夺冠余韵犹存,冬奥会就在北京瑰丽绽放。当然,中国男足惨败越南和中国女足亚洲杯夺冠前后脚发生,以强烈的对比形成了巨大的舆论热度。

当然,把女足和男足放在一起比较肯定是不大公平的。男子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系统成熟而完善的职业体育。而女足还远达不到这样的商业规模,和其他奥运项目一样,女足的胜利依然是中国体育体制的优势体现。

真的,中国体育的体制是有优势的,如果没有体制,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应该都没有运动员这个职业了吧。对于大多数奥运会项目,既没有全年稳定持续的联赛,大型赛事也没有丰厚的奖金,想要靠奖金维持自己的生计是基本不可能的。

但是在我们的体制里,运动员从进队起就有工资和生活保障,取得优异的成绩更是名利双收,前程无忧。这些都是外国选手羡慕不来的。

然而,在一些报导中提到,中国培养一个奥运冠军的成本在数亿元(具体数据有很多说法,但大致都是这个数量级),这还是对于大多数非职业体育项目而言。即便在并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我们的成本也仅够在每个项目构建一个数百人的基层规模,并希冀通过层层竞争和筛选,最终以完备的体制保障催化出一个又一个的冠军。

当然在这套机制里,也有着非常明确的奖惩机制。运动员在巨大的经济利益和阶级跃层的机会面前必定倾其全力,而一旦错失金牌则会面临着失去未来的机会和被领导与民众问责的艰难境地。虽然这很残酷,但至少一切都有着向着积极方向的利益驱动。

然而在职业体育更大规模的残酷竞争下,一切似乎都不那么轻易了。首先如果我们的体制要按照其他项目的方式打造一个和国外规模相似,拥有数万专业队员的基本盘,这个成本是难以估量的。

体制的经济推动力是巨大的,但是体制的能量并不是无限的。尤其是在对体育的投入上,我们收到的更多是社会效应的回报,在经济上收益十分有限。从事体育产业的人都知道,这个行业真正想从市场上挣钱是非常艰难的。

但即使是这样,在职业体育面前,中国体育的固有思维模式依然没有变,多年来他们都试图“择优”挑选,“重点”培养,把资源集中在少数“有潜力”的选手上,更渴望赌一把。

如果真的是赌局,我觉得还有赢的希望。但无奈的是,这是一场注定会输的赌注。集体项目无法客观量化选手的水平,你很难明确地把胜利归功于某个选手,也无法准确地把失利归咎于某个队员,没有任何人真的需要对中国足球负责。

至少到现在为止,舆论是不是还是在骂中国男足,却难以真正把矛头指向其中的某个人?这种无法追责的情况更加滋生了腐败。

我痛恨为了利益就失去了梦想和节操的男足选手,可是当你一个人倾尽全力,还有另外10个人在拖你后腿的时候,预期的荣誉和利益如此遥远,你又用什么激励和鞭策自己。如果你从很小就意识到努力拼搏也不如斡旋关系获得的资源和收益多的时候,又有多少人能从一摊淤泥中觉醒而出呢?

在职业体育,尤其是集体项目面前,曾经体制的威力显得那么无力,甚至连它非常成熟的一套奖惩机制都失效了。但网球作为个人运动,中国男子网球至少还没有完全沦为浑水。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至少个人运动摆脱了队友、主教练等因素的干扰,甚至只需静候一个天才就能迎来突破。就像我们一直说李娜的成功是短时间无法复制的,也是因为她的成功虽然有体制培养的功劳,但更多是基于她的“天才属性”。

当然,男子网球竞争更加激烈,诞生天才的概率依然要靠足够大的“基本盘”。但我们确实也能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去学习网球,包括两位足球名宿张卫华和商毅都让孩子选择了网球而非足球,这并非是一种巧合,而是他们基于自己置身中国体育之中,对于未来的某种判断吧。

至少到目前为止,两位小伙子都让中国网球向前走了一小步,远比踢足球有希望。

看文章赚金币

了解详情

0/1
阅读文章 +1
每日阅读10篇文章到页末领分
评论1
请先 登录 后发表评论~
来自新疆的JJY

来自新疆的JJY 2022-02-08

187

zan
唯金牌论来说,我们是进步的,但是应该看到,商业性最强的体育项目,我们是越来越差的,几乎是全军覆没的。这个是值得反思的。我们在体育上投入了多少钱,得到了多少成果,是不是奥运金牌就能代表全民提素质的提高?
avatar

十八般网球

未认证

广告

187

点赞

1

评论

收藏

分享